激光器遭遇滑鐵盧
2010年10月6日,美國國家核軍工管理局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宣布其建造的國家點火裝置完成了其首次綜合點火實驗。
2011年11月18日,就在美國能源部負責科學研究的副部長史蒂夫柯寧宣布辭職的當天,他的備忘錄被公開,在備忘錄中他記錄了18日當天的最后一篇日志。9月份時國家點火裝置獲得了迄今最高的激光能量和中子產量,數值分別為1.6兆焦耳和6×1014 。這一裝備有192束激光的設備可以產生1.8兆焦耳的熱量,用于嘗試核聚變點火實驗,其先期研制的主要支持力量來自軍方的核武器項目。根據柯寧的說法,此次1.6兆焦耳的能量達到了點燃核聚變“燃料”所需熱量的1/3,而中子量大約還差一個數量級。在試驗中,192束激光系統向首個低溫靶室發射了1MJ激光能量。而點火目標也表現不錯,性能穩定。
該計劃建造和運行花費超過35億美元,容納NIF裝置的建筑物長215米,寬120米,相當于三個足球場。不過他也指出實驗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一部分是可以解決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將會很難對付。他表示在從10月28日開始進行的35次實驗中,任務進行的還是比較順利的,激光器的表現也非常良好。
該計劃自1994年開工以來延期了很多次,它最終的目標是2010年實現聚變反應,并達到平衡點,即激光在聚變反應中產生的能量大于它們所消耗的能量。國家點火裝置的建設工期超出預定達7年,預算也超支20億美元。當時正值耗時35億美元的國家點火裝置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久。
美國國家點火計劃(NIC)是在2009年開始進行的。在此之前的最高激光能量紀錄是今年6月份創造的1.3兆焦耳。
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即激光聚變裝置)是與中國“神光”計劃類似的工程,由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研制。(此文轉載請說明出處,相關擴展閱讀可以訪問www.arukanida.com)